010-65955311
公司新闻
华蓝集团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欧宝彩票   更新时间:2024-02-01 01:54:26

  公司所属证监会行业分类为“专业方面技术服务业”,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政府平台企业和房地产公司可以提供投资咨询、项目策划、造价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管理、工程监理、运营维护咨询等综合技术服务,处于城乡规划建设运营产业链的前端,也是带动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行业发展的先导。

  作为建筑工程从投资到最终实现过程中承前启后的核心环节,建筑规划设计行业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建筑工程的投资建设受宏观经济形势及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建筑设计企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分化日趋加深。面临项目承接难度加大、实施周期加长、收入规模下降、回款困难等问题,设计企业在纵向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业务延伸,横向实施多元化拓展新领域,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等新模式,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近年我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成效显著。新型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进行重塑和再造,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固有秩序和利益进行博弈,利用数据资源畅通流动、开放共享的属性,倒逼城市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治理结构、服务模式、产业布局变得更加合理优化、透明高效。“元宇宙、数字孪生城市、实景三维中国、CIM”等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倒逼设计数字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而数字孪生城市作为智慧城市项目的基础性支撑建设在未来10年内都将是增量市场。由工信部牵头编写的《数字孪生应用白皮书2020》也指出未来几年还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将重塑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新动能,也是勘察设计行业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经营方式的必然选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全国已有17个省份陆续发布了碳达峰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计划,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已成为新增装机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电源类型之一,行业总产值已突破1.4万亿元。光伏发电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趋势明显,分布式光伏成为新增装机主要增长点。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行,分布式光伏项目收益率明显向好。此外,在各省份陆续出台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2022年《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正式实施,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降低30%和20%。国家双碳战略的逐步落地为勘察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是一家以工程设计、国土空间规划业务为核心,以工程总承包管理与工程咨询等业务为延伸的综合型工程技术服务企业。2012年,子公司华蓝设计被中国建筑学会评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之一,2014-2022年连续9年上榜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和中国《建筑时报》共同发布的“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2022年第七次获得“中国十大民营工程设计企业”称号,且城市规划、给排水、商业综合体、医养建筑、环境工程、教育建筑等多个细分专业多年来在专业榜单中位列前十。

  公司立足广西,以“总部+区域中心+分公司”的形式布局全国,在全国设立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国主要省会城市,辐射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和西南等区域,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区外城市设立区域营销中心,通过发挥区域营销中心的辐射作用,开拓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武汉等重点城市群市场,拓展全国市场,增强公司的业务承揽能力。各区外营销中心将以总部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为支点,结合当地市场形势,收集和反馈市场信息,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逐步提升面对当地客户的更加快捷的技术服务能力。

  在国家政策方面,2022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了6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政策涉及房地产、教育、医疗、物流等诸多领域,投资市场呈现明显回暖迹象,城市建设力度逐步加大。2022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动,县城作为重要载体,将给勘察设计业务创新、市场布局带来较大影响。

  在行业政策方面,2022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发挥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示范项目引领作用;支持勘察设计企业向产业链前后延伸,发展涵盖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在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中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发挥建筑师对建筑工程品质管控的作用;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发展,助力工程建设绿色产业链形成和延伸;推进施工图审查数字化、智能化,扩大人工智能审图试点范围,逐步推广BIM审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广西研究提出规划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并正式立项。项目静态总投资680亿元,涉及南宁横州、灵山及钦州钦南区、钦北区四县区。运河经济带统筹谋划沿线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移民安置等布局,将带动临港园区、农田水利、生态修复等的大规模建设。2022年8月,平陆运河正式进入建设阶段。2022年2月,广西发布了《广西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提出确保2025年全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50万立方米/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日,并提出大批量的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改扩建、管网新建和改造、管网普查、黑臭水体治理、污泥处置、垃圾分类、垃圾收运、垃圾渗透液处理、垃圾填埋场及封场、垃圾焚烧、运行和监控等工作目标。2022年,广西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12部门联合印发了《广西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任务清单》,提出了2022年保障工业经济稳增长需重点实施的46条政策举措。以上当地政府在勘察设计领域相关的部署涉及公司规划、建筑、市政、水利、景观等多个专业板块,为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城乡建设领域一流的集成服务商,围绕建筑生命周期,从土地现状到功能策划、规划、建筑物设计与建设,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项目策划、造价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管理、工程监理、运营维护咨询等综合技术服务。

  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

  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相融合,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从规划层级上,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五级,其中国家级规划侧重战略性,省级规划侧重协调性,市县级和乡镇级规划侧重实施性。

  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或者设计、施工等阶段实行总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

  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与实施活动中,为投资者和政府部门提供阶段性或全过程咨询和管理的智力服务,包括规划咨询、项目咨询、评估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等。

  公司采取控股型管理模式,主要负责对各子公司的统筹管理,不从事具体生产业务。

  子公司主要提供工程设计、国土空间规划、工程总承包管理及工程咨询服务。公司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依据合同约定进度完成并交付工作成果、收取服务费用,从而实现业务收入和利润。

  公司立足广西,以“总部+区域中心+分公司”的形式布局全国,以品牌营销和技术营销等方式拓展新客户。公司市场营销中心负责统筹区域市场和大客户,具体营销工作下沉到子公司各生产部门执行。

  公司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政府平台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获取项目的主要方式为招投标和商务谈判两种。

  报告期内,在城镇化进程放缓、房地产调控、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多重压力叠加之下,行业在经历了10余年高速增长后进入了变革期,聚焦已有的业务和经验,在细分领域通过产品及技术积累打造专业化品牌。

  报告期内,受市场环境下行、客户资金紧张等影响,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508.25万元,同比下降26.8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63.94万元,同比下降57.16%。

  公司围绕“医疗建筑、教育建筑和产业园区”组建专项业务工作组,深耕专项业务,巩固并进一步加大市场份额,凭借专业技术优势,业务稳定增长。

  在医疗建筑业务方面,公司深耕医疗建筑领域多年,通过众多医疗项目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在“医疗建筑一体化设计”“医疗工艺设计”“智慧医院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报告期内,公司医疗建筑合同签约额达12,609万元,同比增长25.9%,实现营业收入9296万元。

  在教育建筑业务方面,公司教育建筑设计团队已超过200人,以创新设计理念为引导,集成采用先进的工程专业技术,通过前期策划、工程设计、施工监造等全过程、一体化设计和咨询服务,高效控制设计与建设周期,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高完成度的建筑作品。教育建筑新签合同签约额为6598万元,实现营业收入6712万元,同比增长18%。

  在产业园区业务方面,结合广西强工业的总体布局,公司业务重点向工业产业园区建筑拓展。报告期内,公司园区专项业务合同签约额为25732万元,同比增长74.58%,实现营业收入4012万元。其中,合同签约额超千万元的有龙港新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白平片区)项目2752万元,柳州高密度PCB电子产业园项目(一期)1363万元,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业集聚示范区项目1122万元。

  以投融资管理咨询引领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项目落地为目标,以个性化的“专项债+市场化融资”方式,为客户提供“政府奖补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PPP、外资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融资服务,形成了以投融资管理咨询为引领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体系。签订靖西市新型城镇化一期工程、龙港新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白平片区)大窝垌村乡村振兴及基础设施等一批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合同签约总额达到6,087.78万元。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和建筑节能等相关业务。为光伏发电项目提供可行性报告编制、土地规划、工程设计等服务,累计签订装机量为4.53GW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设计咨询服务合同,合同签约额达1160万元;在东莞等地投资开发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已签约15.86MW,建成及在建10.07MW,第三方估值约6000万元;研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应用BIM+物联网+大数据AI技术,开展智慧合同能源管理,实现建筑节能减排,承接了中国储能大厦智慧能源管理、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央空调节能合同管理等项目。

  专注于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转型,瞄准数字经济增量市场,为客户提供城乡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定制化推出“社会投资+运营分成、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广西特色智慧县域”项目模式,覆盖数字政务、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业务,已承接“智慧全州”“智慧横州”等项目;为建筑数字化运营提供技术和数据应用支撑,采集业态、消费、人流

  等关键数据信息为客户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目前已承接南宁智慧商圈可视化及CIM平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等项目;整合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及业务流程数据资源,梳理规划指标和模型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信息闭环,打造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应用,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数字化业务合同额全年达1,886.77万元。(4)重大项目承接保持规模

  签订1000万元以上大项目17项,合同签约额共计5.59亿元。合同签约额在1亿元以上的EPC项目有2项,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EPC)项目1.79亿元、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第二批单体(EPC)项目1.49亿元;合同签约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设计咨询业务有15项,合同签约额总计为2.29亿元,其中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勘察及设计项目4000万元(为首次中标大型民航交通枢纽设计项目,填补了集团在机场设计业绩上的空白),靖西市新型城镇化一期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合同签约额为1,597.96万元。

  公司的战略合作领域从市县政府、自治区平台公司、科研机构扩展到建工类央企、高校、联合性社会组织、金融机构、产业与资源平台公司等,在促进业务发展、人才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的作用。签订战略合作的单位数量较往年有大幅增长,2022年,新签、续签地级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4项(柳州市、崇左市、玉林市、防城港市),新签企业类战略合作6项(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科大讯飞002230)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南总部、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河池市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科研院校、学协会战略合作2项(广西大学、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2022年,战略合作市场总体合同签约额达到24353万元,同比增长33%。

  公司通过“区域中心+区域分公司+本部联动”的方式拓展区外市场业务,省外业务占营业收入比例增长19.10%。成立了上海中心、武汉中心,通过以点带面,突破中心城市业务辐射华东、华中地区市场,与北京中心、成都中心、广州中心形成合力,重点聚焦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深耕核心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推进实现新一轮布局和重大项目落地。公司承接了一系列区外优质项目,如福建莆田城厢区文献北片区城市更新建设项目(一期)、安徽合肥庐江县申山绿苑安置房二期规划勘察设计、贵州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业集聚示范区项目、四川乐山夹江县城乡供水一张网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区外的品牌影响力。

  公司现有资质26项,是广西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拥有专业资质数量较多的科技型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取得工程设计轻纺行业制糖工程专业甲级、市政行业城镇燃气工程专业甲级、市政行业(燃气工程、轨道交通工程除外)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风景园林工程专项甲级,以及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监理等多项甲级资质,2022年公司新增工程设计水利行业丙级资质证书,资质序列覆盖建筑、市政、轻纺、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工程监理等行业的多个领域,能够提供文化展馆建筑、医疗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棚户区改造、水循环综合治理、城市立交一体化、城市主干线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轻工制糖、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设计咨询服务,具备为客户提供前期咨询、项目策划、工程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管理等全过程管理的综合服务能力。子公司华蓝设计作为广西第一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和率先探索工程总承包管理业务的设计企业,正在向设计主导的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拓展,积极向全产业链延伸并实现价值链的提升。

  自2020年开始,公司紧跟政策方向,适应市场发展,尝试和探索投融资管理咨询业务。通过投融资咨询和项目策划包装两大抓手,协助客户破解开发项目的实施难题,在申请补助资金、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等方面为业主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着眼项目全生命周期,通过投融资咨询及项目策划,解决项目资金痛点及实施难点,推进项目落地及实施,为业主提供定制化的全过程咨询服务。目前涉及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EOD开发等方面投融资咨询及项目策划领域,在广西区内外45个市县(区)对接了相关融资策划项目,其中公司主导策划的《靖西市新型城镇化一期工程项目》及《河池市宜州区燕山片区新型城镇化项目》成功获得农发行区分行授信并分别获得6亿元及8亿元的贷款额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的第一批6个自治区级EOD模式项目中,公司策划项目入库3个。公司把投融资引领的咨询服务延伸到后续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中,为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项目谋划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公司于2011年开始开展工程总承包管理业务,是勘察设计行业较早探索设计牵头EPC模式的企业之一。公司一直重视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新签项目持续增长,存量项目稳步推进。同时,公司积极探索EPC模式下的建筑工业化实践和BIM+技术应用,在广西率先实现了EPC项目的装配式建造和BIM技术辅助决策,“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项目机房7天即实现了装机运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承接工程总承包管理项目90余项,其中大部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公司在近十年的EPC发展过程中,通过项目实战,积累了一套先进、完备的EPC项目管理经验,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实力担当的项目管理团队。公司的EPC业务覆盖了全区14个地市,并积极走向区外。在四川地区承接的四川妇女儿童中心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在江苏地区承接的连云港华药港核心区教育培训、生活配套区工程总承包(EPC)项目,均是公司设计牵头EPC业务品牌“走出去”的实践,是公司工程总承包细分领域市场地位与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公司实施人才建设战略,自主培养及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以高层次人才带动高端科创平台的建设。依托高端科创平台,公司持续引进(含柔性引进)院士、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高端科创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平台的建立为公司打造华蓝智库、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再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引进各层次人才38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才97人,注册执业资格人才42人,聘请2名知名企业家、学者担任公司顾问,进一步充实顾问队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73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当代中国杰出工程师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2人、广西工程勘察设计大师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2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两级政府特聘专家8人、广西高层次人才4人、广西杰出工程师2人、南宁市高级技术人才277人(含南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广西勘察设计协会优秀青年建筑师17人、广西勘察设计协会优秀青年设计师26人。与公司多元化业务对应,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各类注册人员达506人,涵盖建筑、规划、结构、设备、电气、化工、造价等各类专业。公司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496名,其中具备正高级职称(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有119名;具备硕士、博士学历的有391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约86%;40岁以下员工占比为80.9%。公司人力资源水平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集团数字化建设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指导下,2022年公司持续深入推进二维协同设计,通过提高设计技术手段来提升设计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研发方面,公司设立“BIM技术研发中心”“城市信息模型(CIM)研究中心”,开展BIM、CIM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在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过程中不断拓展BIM技术应用的深度及广度,在三维数字建筑中应用参数化设计、建筑性能模拟、VR、MR等技术,优化建筑设计成果,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增加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效益。公司在全国BIM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广西金秀瑶医医院BIM技术应用”获得“智建杯”2021第二届智慧建造创新大奖赛设计组金奖,获得第十一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二等奖。此外,基于设计业务应用需求,自主开展配套BIM技术二次研发:基于Revit的算量插件开发、基于Revit的自有族库平台研发、基于Revit的二次应用开发、基于Dynamo的应用开发,并取得了10项软件著作权授权。

  自主研发的“CIM基础信息平台”整合了国土空间、地下物探、地上测绘、实景三维、建筑市政BIM、工程建设项目等数据信息资源,形成了试点城市三维空间数字底板,已具备数据汇聚、数据共享、数据发布、数据展示、集成服务等功能。公司将持续对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升级,通过对空间数据库的持续补充完善,使数据服务更全面、数据分类更精细、数据展示更清晰。形成可持续积累和服务共享的数字化资产,这些数据资源可以为设计项目服务,同时赋能公司在建筑、市政、规划等主营设计业务上的发展。

  自主研发的“CIM数字辅助设计与模拟应用平台”依托项目管理数据平台,BIM轻量化引擎、GIS三维底图,打造承载建筑、交通、市政、景观等二维、三维工程数的集成虚拟数字空间,实现项目方案和工程建设等情况的可视化浏览、分析与把控。

  定制化推出EPC+F建设模式下的新型“智慧县域”项目模式,完成此项目模式推广应用2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近10项,同时承接了智慧城市、智慧停车、智慧交通、“新基建”等信息化项目近百项。集团拥有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信息化团队,完成了广西数字标杆项目、自治区数据要素融合应用“百千万工程”项目、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项目、南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邕江计划”等外部科研工作,获得了国家软件著作权30余项、国家注册商标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广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项、广西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奖1项、南宁市现代服务业企业创品牌奖1项。以此更好地支撑公司数字化业务的开展,满足公司拓展数字化新业务的需求,提升数字化新业务竞争力,助力公司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自主研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以“BIM+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基础,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在能耗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对建筑能耗综合采集统计、分析、异常诊断等功能,为开展数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供科学治理、效果评估、持续优化的数字化手段支撑,实现节能、增效、减排的管理目标。目前已联合生态伙伴落地智慧能源运营项目7个,可产生实际收益超500万元,总节约标准煤约2655.01吨,总减少碳排放量6619吨。业务覆盖范围从广西延伸到大湾区、湖南等地,项目业态涵盖医院、办公、酒店、工厂等。签订第一个区外前沿市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储能大厦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合同》,为公司在智慧能源管理业务方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下一步业务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公司建立了技术支撑、管理服务、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公司技术委员会领导下的各级总师队伍为技术支撑;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和人才成长为目标的职能管理服务;以公司内外部的各类技术中心为创新研发主体;以专业院、设计所为成果转化平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基地;并强调培养一批既有高水平研发能力,又有丰富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的科研团队。完善的体系结构为公司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开展了多方位科创平台建设,先后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西企业技术中心和广西专家服务基地的认定,2019-2021年连续3年获“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是广西“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人才小高地”和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人才小高地”建设载体单位;2019-2021年,公司先后通过了“广西城市建筑热环境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智慧建筑与人居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创平台及“南宁市数字城市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宁市结构智慧评估及更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科创平台的认定;各类科创平台为推动公司专业技术升级、实现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司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实际生产需求,每年支持一批行业关键技术攻关的研究课题,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绿色建筑、智慧城市、新型建筑工业化、智慧工程管理、医疗建筑等关键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110余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社会优秀成果奖及省级以上行业学协会相关科技奖项20余项,获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0余项,发表专著30余部,主编和参编国家、地方技术标准与设计图集170余项。

  2022年,公司参编国家规范6项,其中5项为强制性国家规范,为资质扩展升级储备业绩。获广西科技类奖5项,年度获奖数量有突破。其中,公司牵头的“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该项目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技术标准体系,成果应用范围辐射全广西乃至中南地区,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公司在工程咨询和设计服务中,注重研究城乡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把握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2022年获“2021年工程勘察、建筑设计行业和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2022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奖)”三等奖1项、“2022年度轻工行业优秀咨询成果评价”3项、“2021年度广西优秀文化和旅游规划设计成果等次评定”6项、“2022年度广西优秀咨询成果等次评估”5项。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华蓝集团以“绘华夏蓝图、筑百年基业”为愿景,以“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合作共赢”为核心价值观,以“筑造美好人居环境”为企业使命,以专业技术与资源整合为基础,打造集成创新能力,为城乡建设发展提供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坚持长期主义、生态共赢、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成为中国城乡建设领域一流的集成服务商,助推壮美广西和美丽中国建设。

  结合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公司制定了2023年度经营计划。未来一年,公司将在以下方面持续努力:(1)坚守主业发展,做大做强

  继续强化专项业务产品,持续推进专项工作组机制的落实,打造投融资引领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教育建筑、医疗建筑、园区业务等一批华蓝专项业务品牌。整合重点资源,落实现有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推动高层战略合作服务一线生产部门,优化广西区域市场整体营销管理,强化属地服务,强化重大项目引领逐点突破,深挖本地市场潜力,扩大战略合作朋友圈,进一步巩固提升公司在广西区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发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区域中心作用,依托战略合作伙伴资源,开拓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武汉等重点城市群市场,增强公司的业务承揽能力,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对于在设计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光伏发电业务,开展光伏电站工程总承包业务,打造“投资-建设-运营”的一体化模式;加大对工商业分散式发电开发业务的投入,力争装机规模进入百兆瓦级;吸取在光伏发电领域专业技术服务和投资开发的经验,探索分布式风电业务;以智慧合同能源管理平台为基础,引入专利产品,使“硬件、软件、数据”进行深度结合,逐步将空调、照明、电梯、消防等设备纳入智能管理范畴,使建筑运营更节能、更安全。

  通过对业务及管理过程中全要素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重塑业务与管理模式,实现全新的数据驱动的业务与管理数字化。全面推广使用纬衡建筑、市政二维协同系统;完成金慧系统总包、全过程咨询平台项目全过程管理二期建设,以及“BIM+项目管理”、全过程咨询平台的功能集成和推广应用;加快完成华蓝云安全系统、知识库系统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协同设计应用;基于CIM和数字孪生技术,快速对现有智慧县域、国土空间一张图等数字化业务进行技术迭代,形成业务规模。

  公司将加强对项目前期信息、客户履约能力及信用的评估分析,甄选信誉较好的客户,确保项目进度和账款回收;对生产部门进行业务组织管理和成本管控指导、机构调整,提升其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水平,实现开源节流;对职能管理部门进行职能优化、人员精简,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公司规范化运作。

  公司将继续推进内部培养体系建设,引进与培养行业高级管理人才、高端技术和营销人才,重点开展大师培养、高精尖紧缺人才引进、专项业务人才培养等工作,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考核及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吸引力并留住人才,拓宽员工的发展通道,致力于为员工营造有竞争力、有成就价值的职业平台。

  规范做好换届工作,完成中国华蓝集团第四届委员会、中国华蓝集团第四届委员会换届改选;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组织部关于党支部达标创优、“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等有关要求调整党组织架构,目前,公司有1个基层党委、2个二级党委、1个党总支部、44个党支部,党员847人;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组织中高层领导干部开展廉洁警示教育活动2批次,培训约600人次;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活动,推动党员培训教育常态化开展;积极推荐公司骨干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无党派人士和妇女代表。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华南地区公共设施投资也逐年增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高。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2018年-2021年,公司业务收入来自华南地区的占比分别在90%左右。报告期内,公司在华南地区的营收占比为87.28%。公司在华南地区销售集中度较高,存在因地区产业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使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受到较大影响。

  公司将继续注重广西市场的新业务拓展和产品营销工作,在传统勘察设计与咨询业务领域持续提高广西区内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城市更新(背街小巷)、EOD、产业园区、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业务中积极营销、开拓市场,持续推进多元化业务的转型。此外,还将持续通过“区域中心+区域分公司+本部联动”的方式拓展区外业务。各区域中心将以总部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为支点,结合当地市场形势,收集和反馈市场信息,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逐步提升面对当地客户的相对直接和独立的技术服务能力。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的个体差异性明显,对设计优劣的判断标准因人而异。创新的设计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但设计艺术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导致设计创新存在不被客户或公众认可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声誉。如果公司的创新能力未及时跟上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或不能及时将新技术运用于设计服务升级,将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

  公司承接的设计作品遵循“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符合ISO的要求,以严格的技术把关确保设计质量良好,并与客户保持充分的沟通,满足客户和公众的需求。公司将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科技创新专项团队的科研工作,加强与高校、第三方研发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团队的建设,不断提升公司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3)人才流失风险

  近年,由于建筑规划设计行业整体下行,公司受环境影响,人才流失的风险逐渐显现。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将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不仅影响公司业务,还因填补岗位空缺增加了公司的人力成本。

  公司将根据新业务市场开拓及生产需要,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着力补充关键紧缺岗位。通过实施经营、管理、技术、质量等多方位的业绩激励机制,提高人才活力。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的联合培养、人才合作,持续补充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同时,进一步完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发展通道,强化专业技术培训体系建设,保障公司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得到提升。利用上市公司优势,加强品牌文化宣传,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进入公司。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上一篇:什么是投融资服务
下一篇:上海钢联获46家机构调研:生产企业、金融企业都应该是我们的客户(附调研问答)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产品中心
咨询服务
审计服务
资质荣誉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212号-1